国家大剧院:用“大舞台”“好创作”回馈社会

2019-04-18 17:47:17  文化产业网 

4月7日,国家大剧院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歌剧嘉年华”,以浓郁的“艺术节”氛围为歌剧节预热。4月10日至8月4日,“国家大剧院歌剧节·2019”将在为期116天的时间里,以11台中外歌剧精品剧目、精心策划的歌剧音乐会和丰富多彩的歌剧主题普及活动,呈现歌剧这颗“音乐艺术皇冠上的明珠”的无尽魅力。作为歌剧艺术传播的新品牌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名片,歌剧节将集群式展现经典歌剧,成为歌剧艺术展示、推广、普及、交流的盛会。

2007年12月22日,国家大剧院正式开幕运营。这些年来,国家大剧院一直秉承“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的宗旨和“艺术改变生活”的核心价值理念,已经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艺术生产非常活跃、运营效益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表演艺术中心,为中国观众了解国内外优秀艺术文化、接受高雅艺术熏陶提供了便利机会和良好平台。

1.平台:打造中外艺术精品荟萃的舞台

国家大剧院努力打造高雅艺术演出的殿堂,为中外艺术精品的荟萃搭建起广阔的平台。通过建立新春演出季、夏季演出季、秋季演出季和建院演出周的“三季一周”演出季运作模式,国家大剧院相继策划推出“歌剧节”“中国交响乐之春”“五月音乐节”“漫步经典音乐会”“八月合唱节”“舞蹈节”等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系列主题艺术节和重点品牌活动。除此之外,还有京剧、昆曲、越剧、黄梅戏、川剧、粤剧、豫剧、晋剧、吕剧、绍剧、沪剧、蒲剧、高甲戏等几十种中华戏曲优秀剧种轮番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11年来,大剧院共进行商业演出9600余场,先后有800多家中外艺术院团、超过30万人次的中外艺术家登上大剧院的舞台。

与此同时,国家大剧院努力打造展现国家形象的窗口。例如,在常态化的演出板块和展演内容之外,大剧院还结合重要会议和历史节点推出重大主题艺术活动。从用音乐、舞蹈、绘画等不同艺术形式集中展现丝绸之路历史、现在和未来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文艺晚会,到集结国内9支交响劲旅、演绎共35部中国交响乐经典与新作的“中国交响乐之春”舞台,这些艺术活动让大国首都形象和中华文化魅力得到多维度展现。

中国本土艺术百花齐放,国际顶尖艺术名团纷至沓来。柏林爱乐乐团、圣彼得堡爱乐乐团等世界级交响名团以及巴伦博伊姆、郎朗等艺术家轮番出现在系列音乐会上,音乐爱好者不出国门就能欣赏世界各地的演出。国家大剧院老观众齐志英感慨道:“话剧、芭蕾、传统戏曲、经典歌剧和大剧院自制的剧目……众多艺术精品在这里展现。”

2.创作:以小切口观照大时代

国家大剧院作为国家表演艺术中心,在中国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可以说,国家大剧院的诞生,是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成长也是新时代文化繁荣的缩影。

十一年来,国家大剧院已经推出了涵盖歌剧、话剧、舞剧、京剧等艺术形式的87部自制剧目,其中原创剧目28部,“国家大剧院制作”已经成为世界艺术领域的金字招牌。世界著名歌唱家多明戈感慨道:“这太不可思议了,这在世界其他地方是绝对不可能的,即使是一些历史悠久的百年剧院,如今每年也只能创作出三四部左右的新剧。”

一手抓中国原创,一手抓世界经典,大剧院致力推出展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优秀作品。例如《山村女教师》《赵氏孤儿》《运河谣》《西施》《日出》《骆驼祥子》《王府井》等作品,从不同侧面或观照现实、歌颂奉献,或讲述历史、传唱大爱,或探讨尊严、展现北京精神底蕴。家喻户晓的《洪湖赤卫队》《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弘扬民族团结的《冰山上的来客》《金沙江畔》,以及展现峥嵘岁月的《方志敏》《长征》,大剧院推出的“红色经典六部曲”在探索题材丰富性和风格多元化的同时,用中国本土作品展示民族风采、传唱时代精神、抒发大爱情怀,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经典的传承提供舞台。

2018年,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国家大剧院推出了以改革开放重点工程“青藏铁路”为创作背景的现实题材舞剧《天路》。这部反映三代人不忘初心、坚守筑路的现实题材舞剧首度与观众见面,就获得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好评。舞剧《天路》用舞蹈特有的艺术形式,展现这条富裕之路的来之不易,凸显民族团结、军民一心的精神内涵,向党和国家献礼。2019年5月,舞剧《天路》将赴上海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

这些优秀剧目的精彩呈现离不开主创人员对工匠精神的坚守,他们将视角定格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典型人物,经过反复推敲打磨出优质剧本,根据亲身体验打造出精美舞台,从小切口中反观大时代,彰显了剧作穿越时空的现实意义。歌剧《长征》从启动策划到最终首演共历时4年,台前幕后动员人力450人,创大剧院历史之最;歌剧《方志敏》一立项,主创团队便深入江西,重走英雄战斗、被捕、牺牲路线,将“红色基因”融入作品血脉;歌剧《冰山上的来客》的作曲家雷蕾三次登上帕米尔高原,翻山越岭,在塔吉克人民中间浸染最淳朴地道的民族音乐;歌剧《金沙江畔》舞美设计丁丁从海量历史资料以及赴云南采风过程中经历的历史遗迹、雪山峡谷中汲取创作灵感,将红军艰难跋涉与康藏高原自然环境的“质感”完美呈现……

3.培育:打造亲民、为民、惠民的剧院

不为小众为大众,国家大剧院大力实施艺术普及“滴灌工程”,努力打造亲民、为民、惠民的剧院。十一年来,国家大剧院成功打造了“周末音乐会”“经典艺术讲堂”“走进唱片里的世界”等特色艺术普及教育品牌,普惠大众;设立推出“公益座”,在重要节庆时间邀请为首都城市建设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各界建设者代表观看演出,以慰问表彰他们对城市建设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对此,在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受邀观看演出的北京青檬志愿者联盟李明悦表示:“国家大剧院组织‘公益座’的活动让我第一次走进大剧院,感受大剧院的文化。我觉得这对我们而言是一种回报,也是一种激励,今后我们会更好地秉承雷锋精神服务社会,回馈社会。”

国家大剧院聚焦青年群体,推出了一系列针对青少年的艺术普及教育品牌:“青少年普及音乐会”“春华秋实——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周”等用高雅艺术吸引、凝聚、激励、感召年轻人,为青少年欣赏、学习高雅艺术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为青年学子的艺术之路提供了圆梦的舞台。同时,国家大剧院还与首都文明办联合开展“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市民高雅艺术殿堂文明行”活动,让更多人能走进艺术殿堂。著名作曲家印青感慨道:“国家大剧院不光是最高艺术平台,会聚了很多优秀的艺术家在这里演出、创作,还是一个非常好的艺术普及平台。”

除了剧院里的艺术普及演出活动,国家大剧院还通过“五月音乐节”公益演出和“百场公益演出”走出去等活动,走出剧院,走进社区、医院、工地、农村、学校,为城乡居民带去艺术的问候。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国内首家制作歌剧电影的艺术机构,国家大剧院让艺术插上科技的“翅膀”,将高雅艺术带到千家万户,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观看到国家大剧院舞台上的世界艺术经典。同时还配合主创见面会、赏析会等活动,让歌剧电影深入人心。这种类似用放大镜一样的清晰视野来欣赏艺术的新形式,能够让观众领略到数字技术和舞台艺术融合所带来的极致体验。

2019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家大剧院将集中推出相关专题演出板块,创作一系列原创剧目,如话剧《抉择》《林则徐》等。《长征》《冰山上的来客》等红色经典歌剧、舞剧《天路》也将复排上演。同时,国家大剧院歌剧节、五月音乐节、舞蹈节、国际戏剧季、昆曲艺术周等品牌类艺术节也将以新面貌、新主题相继亮相。

 

文化资讯
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