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6件中国流失文物回家 海外追索难在哪

2019-03-27 14:00:34  文化产业网 

这次意大利返还的部分中国文物。

796件中国流失文物,要回家了。

3月23日,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意大利总理孔特共同见证下,中意双方代表交换关于796件套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的证书。

这是近20年来最大规模的中国文物艺术品返还,更为国际合作开展流失文物追索返还树立了新的范例。

“真是可喜可贺,这么大批量的流失文物能够一次性回家,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曾参与圆明园兽首海外追索的北京律师刘洋对钱报记者表示,“这次文物成功回家,也给我们文物追索不少有益的启示。”

796件文物回家,历经10多年

这796件文物最终能回家,并不容易。

据新华社报道,2007年,意大利文物宪兵在本国文物市场查获一批疑似非法流失的中国文物艺术品,随即启动国内司法审判程序。中国国家文物局得知相关信息后,立即对接意大利文化遗产主管部门,开展流失文物的追索返还工作。

历经10余年漫长追索,今年年初,意大利法院最终作出向中方返还796件套文物艺术品的判决。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社会文物处处长吴旻表示,中方将立刻与意大利文物宪兵进行具体对接,启动文物回运的相关工作。

据介绍,这一批返还文物有三个特点:一,数量大,多达796件文物。二,器物种类多样,保存情况较好,总体价值很高。三,跨度长,上至5000年前马家窑文化时期,下至明清民国时期。

吴旻说,文物中有古朴浑厚的马家窑文化红陶罐、线条流畅的汉代茧形壶、形制完整的唐代武士立俑、独特雅致的宋代黑釉瓷、刻画精细的清末至民国紫砂壶……可以说是中国历史各时期文明发展进程的实物见证。

据了解,文物回家后,中国国家博物馆将在北京举办专题展览,让更多人看到这些珍贵文物。

意大利返还文物,可以说“惺惺相惜”

海外文物追索专家、曾作为首席律师参与圆明园兽首追索的北京律师刘洋告诉钱江晚报记者,得知这个消息后,他一直很关注。

“真是可喜可贺,这么大批量的流失文物能够一次性回家,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刘洋说,“这次意大利能返还文物,也带给我们不少启示,一是情感认同,二是追索路径。”

他解释说,和大多数发达国家是文物流入国不同,意大利情况比较特殊,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和我国一样,意大利是个文物的流出国。“意大利历史上经历过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历史悠久,文物众多,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不少文物也都流失在外,我们中国游客在世界各地旅游的时候,在很多国家的博物馆肯定都见过那些古希腊古罗马的雕塑。据我所知,意大利也一直在努力进行文物追索。”

据了解,意大利一直很重视文物追索,其文物宪兵队就是世界上第一支专门为追索文物、打击走私而设的特殊警察部队。成立近50年来,已在全世界追回数十万件本国文物。

“从这一点上,意大利和中国,可以说是‘同病相怜’‘惺惺相惜’,情感上的认同,我想这也是这次文物能顺利回家的一个原因。”刘洋说。

文化无界,文物有家。对家国文物的情感,人皆有之;该还就要还的道理,四海皆准。

钱报记者了解到,中意都是文物大国。两国是拥有最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地的国家,意大利第一,中国第二。双方在打击文物犯罪等领域保持长期合作。

文物追索不易,两国间的协议更具价值

刘洋表示,我们也应该看到,虽有良好的合作基础,但这次文物回家,依然用了10多年时间,这也说明目前文物追索的艰难。所以这次他更关注的是,习近平主席此次访意期间,中意双方还签署了多份有关文化遗产的合作文件,其中包括关于防止文物非法进出境的谅解备忘录。

刘洋说,目前,常被用于海外流失文物追索的多边国际条约是1970年的《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和1995年的《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但这些公约存在追溯和时效等问题,实际操作起来比较麻烦,而更具操作价值的,是两国之间单独签订的双边协议或备忘录。

“这次和意大利签署这样的备忘录,可以说为今后的文物追索提供一条可靠的路径,这带来的影响和价值我认为超过这次返还的文物本身。”

钱报记者了解到,就在上个月的月底,美国向我国返还361件(套)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这是中美两国2009年签署相关备忘录以来,美方第三次返还中国流失文物,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

据新华社此前报道,这批返还的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由美国联邦调查局印第安纳波利斯分局于2014年4月查获。经过努力,这批文物艺术品得以全部返还中国。

“这就是两国间文物协议的价值所在,这也是这次返还的第二点启示。”刘洋表示,这也将是今后海外文物追索最可能成功的方式。

据了解,中国已先后与美国、印度等21国签署关于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的文化财产双边协定。

近年来,国家文物局通过外交斡旋、司法合作、友好协商等方式,已促成30余批次4000余件(套)流失文物回国。

杭州西湖将与意大利维罗纳老城“结对”

据新华社报道,为加强两国文化等领域的合作,这次中意双方还签署了关于世界文化遗产地结对的谅解备忘录。

在展开访意行程前夕,习近平主席在意大利《晚邮报》发表的署名文章中就特别提到:“作为两个拥有最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地的国家,中意拥有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双方要加强两国世界遗产地结好,鼓励两国文化机构和个人互办高水平文物和艺术展,联合拍摄影视作品,加强语言教学,促进人员往来,为世界文明多样性和不同文化交流互鉴作出新贡献。”

在习主席访问前夕,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特别提及了两国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地开展结对合作这一创新机制。

据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介绍,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委员会与朗格罗埃洛和蒙菲拉托葡萄园景观协会,中国杭州市西湖文化景观与意大利维罗纳老城,将“结对”展开合作。

文物追索之难

我国流失文物追索之难,一在文物多,二在年代久。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因战争、不正当贸易等原因,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海外。

根据197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签署的国际间共同保护文物与合法管制文物进出口协定,私藏赃物者必须将文物归还原主。然而,追讨已经流失海外很久的文物,实际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还有不少商家乘机抬高中国流失文物在国际拍卖市场上的价格,从中牟取暴利,人为提高了文物回家的难度,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圆明园兽首。

据了解,现阶段,中国的文物回流形式大致可分为依法索回、国家购买、民间购买和捐赠。以圆明园兽首为例,回来的七尊均为购买和捐赠,追索还是比较困难。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曾呼吁,依法追索文物,无论多难都应该坚持。

 

文化资讯
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