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封神演义》到《神奇动物》:看不完道不尽的《山海经》

2019-01-10 11:29:00  文化产业网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这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在读《山海经》的感觉。在阅读《山海经》时,专注的诗人顷刻之间已随书中人物出入往古、周游世界。

《山海经》,中国先秦古籍,是一本载有怪奇悠谬之说、荟萃珍奇博物的地理风俗志。《山海经》记载许多民间传说的妖怪,诡异的怪兽以及光怪陆离的传说,长期被认为是一部语怪之书。

在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先生描述道,绘图版的《山海经》有“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

书中记载的那些千奇百怪的奇珍异兽和神话传说,除了让如少年鲁迅一般的孩子们心心念念之外,也曾无数次作为原型在古今中外的文艺作品中出现。

《山海经》中的“九凤”形象

《封神演义》

提到明朝的《封神演义》,就不得不提到书中被塑造成九尾妖狐形象的妲己。而“九尾狐”这一灵兽的形象,便是出自《山海经》——

“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山海经·南山经》)

这是有关九尾狐最早的记载。先秦时期的九尾狐是略带巫术气息的象征,至汉代才转为祥瑞,象徵着多子多孙、吉祥以及帝王之兆。在班固的《白虎通义》中,以狐为兆示“子孙繁息”之德兽。

六朝时期风气渐转,至唐宋后再度成为负面形象。宋朝轶事小说《侯鲭录》中提到,“钱塘一官妓,性善媚惑,人号曰九尾野狐。”

除九尾狐之外,《封神演义》中的众神坐骑亦多借鉴《山海经》。通天教主的坐骑“夔牛”便曾在《山海经·中山经》中出现:

“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

《西游记》

作为我国古代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吴承恩所作的《西游记》与《山海经》则有更深的渊源。想必各位还记得师徒一行在西天取经路上所到的女儿国,实际上在《山海经》中,就有着对女儿国的相关记载:

“女子国在巫咸北,两女子居,水周之。一曰居一门中。”(《山海经·大荒西经》)

《西游记》里的女儿国女性靠喝湖中的水怀孕以繁衍后代,在晋代郭璞注版《山海经》中亦有类似描述:

“有黄池,妇人入浴,出即怀妊矣。”

西天取经路上,最让孙悟空觉着难缠的对手,恐怕为本是太上老君坐骑青牛的独角兕大王。他用计捉住唐僧、八戒和沙僧,套住孙悟空的金箍棒。

其实在《山海经·海内南经》中,就有对“兕”的描写:

“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

“兕西北有犀牛,其状如牛而黑。”

《山海经》的各种灵兽形象,对后世神怪的塑造起到了示范作用;而《山海经》以昆仑体系为代表的神话思维,也影响着后世作者对仙冥界的描述。《西游记》为其中的典型代表,与《山海经》相仿之处甚多,不再赘述。

 

文化资讯
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