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 “第二届‘老北京非遗趴——燕京有八绝’”在国家图书馆举行。作为2018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月”收官之作,本次活动选取“燕京八绝”为展示主题,通过嘉宾对话、展品展示、非遗技艺演示、老北京曲艺会等方式,借助直播技术实现线上与线下观众共同体验非遗技艺,感受“燕京八绝”之美。
现场观众欣赏京绣作品。
现场观众欣赏景泰蓝工艺品。
非遗技艺绽放更大舞台
景泰蓝制作技艺、雕漆技艺、金漆镶嵌髹饰技艺、北京宫毯织造技艺、京绣、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北京玉雕、象牙雕刻八大工艺门类被誉为“燕京八绝”,它们充分汲取了各地民间工艺的精华,在清代开创了中华传统工艺新的高峰,成为宫廷技艺的典范。活动现场,雕漆技艺以鲜艳的红色吸引了很多观众的目光,展示台前,一位来自北京市门头沟区的小学美术教师驻足良久,并向演示者仔细讨教作品上的图案和制作过程,希望能从这项非遗手艺中汲取到灵感,将独具中国审美的非遗与现代美术教学结合到一起。花丝镶嵌制作技艺的传承人程淑美回忆起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的经历仍然自豪不已。她说,设计“友谊勋章”是一件政治任务,能用自己50多年的花丝制作技艺为祖国争光,为百姓服务,为祖国做贡献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友谊勋章”颠覆了以往功勋奖章多围绕五星造型的设计工艺,采用和平鸽、地球、握手、荷花等元素,以富含中国结、万年青、牡丹花、玉璧、兰草等元素的金色章链坠连章体。主章部分开创性地采用了“燕京八绝”中的花丝镶嵌传统工艺手工制作,几易其稿,经过细心打磨,细如毫发的金丝经过掐、焊、编织等工艺最终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光彩,向世人展现了非遗技艺。金漆镶嵌髹饰技艺有七千多年的历史,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人万紫提到,通过不断的创新,这项古老的工艺已经跨界更多领域。比如在古琴、扬琴等乐器上,私人订制一些图案。甚至在电视、家庭影院等电器的装饰领域,也可以有这项非遗技艺发挥的空间。
非遗传承人、非遗媒体人、非遗文创开发者面对面访谈。
传统与现代碰撞出火花
在这些年的非遗保护工作中,文化和旅游部确立了一个重要理念:见人见物见生活。非遗不只是一件件体现文化传统的产品或作品,更是可见、可参与的生活,是一个文化现象的整体。作为古老的汉族传统刺绣工艺,讲究“图必有意,纹必吉祥”的京绣曾是辉煌一时的宫廷刺绣,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在龙袍和官补上的运用。传承人田丽则认为,这项过去一直为皇家服务的非遗技艺,在现代生活中最容易焕发新生、转化为现代人喜爱的生活用品。最传统的山水花鸟、吉祥八宝等图案处处有着饶有趣味的“口彩”,将这些传统元素加到服装、丝巾、手包、抱枕等现代生活用具之上十分受欢迎。这些已经开发出的新样式实用性强,图案与配色都已经过现代化审美加以改进,以一种亲民的姿态为日常生活增添美的享受。
在展示现场,一辆红色雕漆哈雷摩托车成了拍照合影的抢手货,它的创作者,雕漆技艺传承人马宁擅于利用很多现代时髦的方式,将雕漆这项古老的工艺发扬光大。比如开设公众号传播分享漆的知识,发起众筹项目让更多人关注雕漆产品等等。雕漆的原材料大漆是一种天然环保材料,然而有些非遗技艺的原材料取得在现代社会中并不容易。面对“禁牙令”,牙雕传承人郑士儒表示,作为真正在乎珍惜象牙的匠人,是最不希望大象灭绝的。他最期盼的,是人们能够通过象牙工艺品,看到凝聚在背后的工艺传承精神,和精神璀璨的中华民族文化。如今面临的客观情况将促使他继续探索未来的传承方式。据了解,目前买卖猛犸象牙仍是合法行为,或许,牙雕这门古老的技艺能在猛犸象牙等载体上继续闪光。
青年曲艺人为观众表演京味儿曲艺节目。
潜心推动全民传承
“非遗”之所以得到传承,一在工艺,二在精神。玉可养人,玉可安心,玉可安邦,这是北京玉雕传承人杨根连对玉的精神的理解。在对话中,他谦虚地称自己为琢玉人,认为与玉字相搭配,“琢”比“雕”更合适。他认为自己所做的,也只是跟随一代又一代人的脚步,一心一意做着琢玉这一件事情,这就是传承非遗的真谛。景泰蓝在明清两代宫廷中兴盛了几百年,制作工艺耗时耗力,有“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的说法。传承人李静对景泰蓝制作技艺的极致繁复更是深有体会,她说,看过了很多现代创意创新作品后,更加觉得我们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任何创新都有根本,我们所做的创新与传承,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走了一小步而已。
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不仅需要一代又一代传承人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更需要广泛的全民参与。在现场展示体验区,观众可以近距离欣赏“燕京八绝”的精美工艺作品,观看传承人技艺演示,并参与北京宫毯、京绣、雕漆三个工作坊的体验活动。据北京宫毯织造技艺传承人王国英介绍,如今他们已经开发了宫毯课件包,其中包含全套的工具、光盘和讲解二维码,购买课件包的人可以亲自在家体验这项技艺,并制作出杯垫等生活小用品。此次活动适逢暑假,访谈现场的楼梯上,都坐满了小观众。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认真倾听非遗传承人的故事、感受,并积极提问。
青年曲艺人为观众表演了单弦、京韵大鼓等具京味儿的曲艺节目。一位表演者的妈妈说,这次活动不单能让孩子有表现的舞台,还能与多位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参与体验,孩子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会全力支持他今后做这方面工作。在现场,还能看到对去年展示的六项非遗技艺倒背如流的初一学生,对金漆镶嵌工艺了如指掌的中年观众,被工匠精神打动要前去工作坊进一步了解体验的退休夫妻。
近年来,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全面展示了非遗保护工作所取得的优秀实践成果,营造了全社会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国家图书馆联合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于今年6月9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启动了2018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月”活动。围绕主题“多彩非遗,美好生活”,共举办七场专题讲演和一场特别活动。旨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宣传非遗保护的理念、实践与成果,发挥图书馆在非遗宣传和推广中的作用,推动非遗的传播与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