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成功复制

2018-05-23 09:29  文化产业网 

文化产业网5月21日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1995年在新疆尼雅遗址出土,轰动世界。中国丝绸博物馆的研究人员经过1年多的努力,成功地“以汉机织汉锦”,用复原的西汉提花织机织出了“五星锦”。

在中国丝绸博物馆的织造馆里,博物馆技术部研究馆员罗群手持梭子,脚踩踏板,正在一台“滑框式一勾多综提花机”上织造“五星锦”。复制的“五星锦”幅宽48厘米,已经织出21厘米的长度。

这台机器的原型是2012年出土于成都老官山汉墓的西汉提花机模型。2014年,作为国家文物局“指南针计划”的专项课题,中国丝绸博物馆牵头成都博物院、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和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按一比六的比例成功将其复原。

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研究员说,提花技术是纺织史上的里程碑,其核心技术就是编制提花程序,把它贮存在织机的综片或是连接综眼的综线上,可以说是电报、计算机等近现代科技的先声。

2015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部门和中国丝绸博物馆合作复原“五星锦”。罗群回顾说,最繁重的工作是“穿综”,要把10470根经线在84片花综和2片地综上穿插到位,为此,他们从去年2月起,忙活了将近1年。

“真可谓‘错综复杂’,而且要织出来方知‘穿综’是否正确。84综应该是上限,再增加综片,给丝线施加的张力就太大了。现代纺织‘五星锦’也要用最先进而非普通的电脑提花机,可见汉代织锦工艺的精湛。”

之所以要使用如此多的经线,一方面是因为在唐代以前,中国人织的是“经锦”,即用经线生成花纹的锦,像“五星锦”就用上了五种色彩的经线,以红黄蓝白绿五色对应五行,体现了汉代一度流行的黄老哲学思想,另一方面则是“五星锦”或是由幅度更大的锦裁剪的,因此复原幅度可以更大,以利裁剪。赵丰介绍说,他们将“五星锦”和其他多片汉锦作了对比,最终把复原的文字确定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诛南羌四夷服单于降与天无极”。

不过,“汉机织汉锦”进度并不快。罗群说,史书有“六十日成一匹,匹值万钱”的记载,当时就算一个老练的织工,一天也只能织出约13厘米长的锦,由此可见,锦在当时何等贵重,“匹值万钱”也不足为奇。

在20日举行的课题中期研讨会上,当时的尼雅考古队队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齐东方教授说,成功复原让他重温了发现“五星锦”的兴奋,更为他推测“五星锦”是蜀锦提供力证。同为队员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副局长李军则对“五星锦”出土时的光彩照人记忆犹新,建议进一步研究其染料工艺。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巡视员罗静表示,复原工作成功挖掘诠释了文物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等多方面价值,对研究丝绸之路历史意义重大。赵丰介绍说,接下来他们还将运用高科技手段,进一步探究汉锦中蚕丝产地、染料使用等课题。

 

文化资讯
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