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文化自信之灯,塑造大国气韵

2017-10-26 21:53:00  文化产业网 

中国人有资格也有底气谈文化自信,一个例证是我们历史悠久、文化优秀,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从屈原、李杜,到三苏,再到元曲四大家、曹雪芹……在中国文艺历史星河中,有太多灿烂的不朽作品,也有太多才华横溢的文化巨星。

  中华民族文艺创造力是如此强大、创造的成就是如此辉煌,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我们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豪,也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信。

  我们所称的文化,一般包含三部分。除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包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每一种文化都让我们振奋,有理由自信起来。换言之,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过去五年,我国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比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正因为如此,“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如果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塑造的是国民气质,那么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发展,在文化领域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就能塑造大国气韵,乃至大国气度。

  众所周知,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三个自信之后加上文化自信,绝非偶然。究其因,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今天,我们对文化自信的理解更加深刻。无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还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都需要我们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以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为例。著名学者蒙曼认为,这几年,中国飞速发展,而且已经到了从快速‘长身体’进入“长精神”阶段。当前,公众需要更优秀的精神食粮,需要更全面的文化消费产品,也需要更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如何满足公众这方面的需求?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等等。

  再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但是国家文化软实力不能自动提升,最重要的是先夯实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同时,积极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敢于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这个过程中,离不了讲好中国故事的自觉和能力。

  “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实践反复证明,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只要化自信为动力,化认识为行动,点亮文化自信之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能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从而带给中国人更多的文化自信。

 

文化资讯
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