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保护这几年一直是地方“两会”讨论的热点。面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如何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中华文化,参加地方“两会”的代表、委员各抒己见。
“我们进行城市化建设不能光拆不保护,一定要在文化方面留住乡愁。”2017年北京市“两会”期间,北京市市长蔡奇在与朝阳区代表团代表张克斌交流时表示。为保护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名片”,北京市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了一系列论述:做好中轴线申遗前期准备工作,推进景山公园寿皇殿建筑群修缮,推动恢复“一轴一线”魅力景观;加强旧城整体保护,推进文保区腾退疏解和有机更新,保护南锣鼓巷等历史文化街区特色,延续古都历史文脉;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和民俗文化,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支持老字号品牌传承发展;统筹推进长城、运河、西山文化带建设,加强历史文化景区整体保护和环境整治。积极保护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
“支持老字号品牌传承发展”这一项是在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修改时特别加上的。在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张一元茶叶公司董事长王秀兰看来,让历史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是一个需要社会各界共同研究的长期课题。但只要政府和各界高度重视,解决这个问题就大有希望。
四川提出着力打造世界旅游胜地,推动“产、域、人、文”融合,重点发挥特色古镇的文化辐射效应。在四川省政协委员、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陈懿看来,四川民族特色文化地区集聚,但发展良莠不齐,很多地方只看重当地景区开发,却忽略区域整体规划。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改革创新意识,一方面需要在民间强化各类文化遗产保护观念。
文化是旅游的生命源泉,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则是繁荣旅游文化的根本。就在2017年四川省“两会”召开前夕,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对明末义军领袖张献忠江口沉银遗址的水下考古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目前我们已向全球发出倡议,号召各界有识之士共同参与这项文化遗产的后续保护开发工作,反响热烈。”四川省人大代表、彭山区区长梁磊说,重视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工作是当地深入挖掘文化元素、讲好文化故事的前提。
如何为文化遗产保护从不同渠道争取更多资金,是山西省长期以来热切关注的问题。“采用‘PPP’模式启动文物修缮项目,破解经费短缺难题;文物保护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建立文保责任终身追究制;支持社会资金依法参与文物保护,提升公民关注度……”山西省政协委员郭玉福、冯爱民等在2017年山西省“两会”召开之际积极建言献策。
山西58个贫困县大多地处偏僻,却保存着大量相对完整的古村落和居民原生态生活方式。一些代表、委员指出,地方政府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仅对改善农村生态面貌具有积极效应,更可以带动当地文化产业发展,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新动力。2017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做强寻根觅祖、古建宗教、晋商民俗、太行山水、红色经典等旅游品牌。“关键要设立包含政府代表、学术科研界、企业在内的综合规划团队,对山西各类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精准把脉再施行开发,不能破坏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山西政协委员、三晋国际饭店董事长宋新梅呼吁。
如何加强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切实推进草原文化创新发展?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两会”召开期间,与会代表、委员针对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出的目标,进行了热切探讨。大家普遍认为,创新依靠文化产业驱动,需要与社会、科技发展相融合,传承的重中之重则是对各类文化遗产的保护。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积极实施长城、古建筑、岩画等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取得明显成效。“但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蒙古族原有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已逐渐消融,游牧文化、蒙元文化等大文化概念正在消失。”在内蒙古政协委员乌云达眼中,未来除重点针对单一传统文化门类、文物进行保护外,还应着眼于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整体构建。一些代表提出,对于内蒙古这种地广人稀的祖国边疆地区,城市需要丰富的文物景观和活态非遗合理搭配,这样才不会让工业科技的前进步伐抹去时代的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