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瓷器器型大全 瓷器爱好者的收藏宝典

2016-10-12 19:00:00  文化产业网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制造陶瓷的国家,中国陶瓷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中国人最懂瓷,也最会玩瓷。杯、碗、壶、瓶、尊……从各式各样的瓷器器型中,便可窥见这股十足的“玩劲儿”。

 初涉瓷器收藏,首先应该弄明白市场上的瓷器是什么器型,这样才不会让人感觉你太外行。

  1、压手杯,是杯的一种样式。造型为口平坦而外撇,腹壁近于竖直,自下腹壁处内收,圈足。握于手中时,微微外撇的口沿正好压合于手缘,体积大小适中,分量轻重适度,稳贴合手,故有“压手杯”美称。

  2、鸡缸杯,是一种酒具。敞口,浅腹,卧足。杯上以斗彩绘画雌、雄鸡及雏鸡,间以山石、兰草、牡丹,故名鸡缸杯。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曾名噪一时,清代各朝都有仿造,尤以康熙、雍正时所仿最佳,几可乱真。

  3、爵杯,古代饮酒器,又称三爵杯。仿青铜器造型,口沿外撇,圆腹略深,前尖后翘,下承三高足,明、清两代均有烧造,有青花、白釉、蓝釉及粉彩等品种。

  4、高足杯,也称马上杯,它同于高足碗,上为碗形,下有高柄。高足杯也称把杯,外观美丽,实用方便,是陶瓷中的典型器物。每个朝代的高足杯都有各自的时代特征。

  5、高足碗,碗的一种式样。造型与高足杯相同,略大。元代龙泉窑、景德镇窑盛烧,明清继续烧造,品种有青釉、卵白釉、青花、釉里红等。

  6、宫碗,器物造型精巧端正,口外撇,腹部深宽。到正德时,制作更加规范化,成为这时期瓷器中的佳品。

  7、净水碗,为碗的一种形式。一般是侈口,下腹宽圆,圈足,有的饼形足或高足。在明末清初时期最为流行用此类型的碗陈设于案桌,供奉神灵。

  8、孔明碗,又叫诸葛碗,其最大的特点是由两只碗上下粘接而成,两碗中间留空,外面碗底心有一圆孔相通,人们便因这“孔”而将其美称为“孔明碗”。

  9、斗笠碗,碗的一种式样。广口,斜腹壁呈45角,小圈足。因倒置过来形似斗笠,故名。宋代始烧,此后历代均有烧制。

  10、折腰碗,是碗的一种样式。始见于唐代。盛行于元代中期。因腰部曲折面得名。

  11、琢器,是指不能在轮车上一次拉坯成型的器物。琢器业始于明代,其产品时称印器,清代改称琢器。如瓶、尊、罐等。

  12、圆器,指可在陶轮上拉坯成型的盘碗杯碟等。景德镇窑制做圆器分大小二件,大作制做一尺至二三尺大器坏件,小作制做一尺以下小器坯件。

  13、博山炉,又叫博山香炉、博山香薰、博山薰炉等名,是中国汉、晋时期汉族民间常见的焚香所用的器具。常见的为青铜器和陶瓷器。

  14、谷仓罐,中国三国时期出现的一种瓷器又名魂瓶魂亭、堆塑罐等,是从东汉时的五联罐演化而来,形状如坛。主要是三国西晋越窑烧造的殉葬品。

  15、耳杯,史料记载,耳杯最早广泛使用于战国时代。杯的一种式样。亦称“羽觞”。酒具。系仿汉代漆制羽觞,器身呈椭圆形,两侧有对称的小耳,故名。

  16、合碗,碗的一种式样。碗敞口,折底,圈足。故名。明宣德时始创。这种类型的合碗应有盖,此碗失盖

  17、玉壶春瓶。玉壶春瓶又称玉壶赏瓶,是中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形。流行地区广,沿用时间长,宋以后历代各地窑场均有烧制。[注:1至16见中国瓷器器型大全之一]

  18、圹碗,碗的一种样式。指明代墓葬出土的民窑青花小碗。明末多见,工艺粗率,绘画豪放潇洒,多绘山水、花鸟、梅竹、蔬果等。

  19、蟠龙瓶,是瓶的一种式样。明器。因瓶的颈、肩处堆塑一条蟠龙,故名。亦称“扳依瓶”或“招魂瓶”长颈,有盖,盖顶钮塑成虎、凤、鹤等各种形式,圆腹、圈足。常见于宋、元明各代。

  20、玉壁底碗,碗的一种式样。流行于唐代中后期,明清亦有少量烧制。圈足宽大,中有脐,似玉壁,故名。

  21、注碗,温酒具,与注子配套使用。一般碗壁直而深,有的通 注碗, 体呈莲花形,使用时碗内放适量热水,注子内盛酒置于碗中。宋代南北瓷窑均有烧造,以南方居多。

  22、胆式瓶,是瓶的一种式样。直口,长颈,削肩,腹下部丰满,器形似胆,故名。宋代哥窑、钧窑烧造此式,清代景德镇窑多见,大多为单色釉。

  23、多管瓶,瓶的一种式样。因器身肩部塑有向上直立的管,故名。直口,上有花形钮盖,瓶身有圆筒式和多节葫芦式。宋代南北瓷窑均有烧造,以龙泉窑制品较多,一般为五管。

  24、葫芦瓶,形似葫芦的瓶式,自唐以来,因其谐音"福禄",为民间所喜爱,遂成为传统器形,及至明代嘉靖时,因皇帝好黄老之道,此器尤为盛行并多有变化。

  25、象腿瓶,汉族陶瓷工艺品之一,瓶的一种样式。象腿瓶,即一统瓶。清代创烧的一种瓷器造型。瓶形为广口外撇,短颈,肩部宽与口相若,多见于清初顺治、康熙两朝,品种有青花、五彩。

  26、琮式瓶,始见于宋,一般认为始出现于南宋,至于北宋是否已有琮式瓶生产,说法尚不统一。宋代盛行仿古之风,这种瓶式系仿照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玉琮外形加以变化而成。南宋官窑、龙泉窑均有这种器形。

  27、花口瓶,瓷器瓶式之一,因瓶口如开放的花瓣而得名,细颈,圆腹,撇足。始见于唐,至宋代较为流行。宋景德镇、磁州、扒村、耀州等窑均有烧造,各窑制品的共同点是细颈微撇,不同点在于器物腹部与足部的变化。

  28、玉壶春瓶,又称玉壶赏瓶,是中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形。流行地区广,沿用时间长,宋以后历代各地窑场均有烧制。它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基本形制为撇口、细颈、垂腹、圈足。

  29、蒜头瓶,明清时期景德镇窑常见的一种瓶式之一,仿自汉代青铜蒜头壶,长颈,削肩,圆腹,圈足,瓶口似蒜头而得名。状如蒜头而颈略长,亦可称之为虎爪瓶。

  30、天球瓶,是受西亚文化影响极深的一种瓷器造型,创烧于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景德镇窑,多见青花。以海水龙纹为贵。永乐朝开始成为观赏式瓶,宣德年间较为流行。

  31、凤尾瓶,瓶的一种式样。喇叭状口,长颈,鼓腹,下敛,至底又广,形状似凤尾,故名。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产品多为民窑,品种有青花、五彩等。

  32、梅瓶,是汉族传统名瓷,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 、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

  33、无挡尊,尊的一种式样。系从波斯传入的器形,口、底似壁,上下直通,呈筒状,器身上写有阿拉伯文。明代永乐、宣德景德镇窑烧制,清代康熙、雍正仿烧,多为青花。[注:1至16见中国瓷器器型大全之一][17-32见中国瓷器器型大全之二]

  34、象生瓷,中国清代模仿禽、兽、虫、鱼、植物等形象造型的瓷器。名出清代朱琰《陶说》。清代乾隆年间有很生动的象生瓷。

  35、盥,盥洗用具。系仿古青铜器造型,圆形,口部前侧有一出水流,平底或圈足。始于汉代,唐代越窑,宋代钧窑,元代龙泉窑及元、明景德镇窑均有烧造,品种有青釉、青花、白釉、釉里红、蓝釉白花等。

  36、虎子,一种盛器。口部似张口的虎首,背有提梁,圆腹,下有四足,因其形如虎,故名。其用途有两说,一说是溺器;一说是水器。东汉时出现,六朝时墓葬中常风见,均为青釉。

  37、僧帽壶,中国元代创制的瓷器造型的壶式之一。因壶口形似僧帽而得名,造型为口沿上翘,前低后高,鸭嘴形流,壶盖卧于口沿内,束颈、鼓腹、圈足、曲柄。具有强烈的少数民族风格。

  39、凤头壶,是唐代陶瓷中特殊器形,吸收了波斯金属器凤头壶的特点,烧制白釉、青釉及三彩凤头壶。凤头壶盖合于壶口之上,构成完整的凤头;通体施青釉,造型新颖,设计巧妙、装饰丰富。

  40、牛头尊,瓷制尊器的一种。大口,口以下渐放,垂腹,圈足,造型为口稍巨,直下至肩,无颈,腹较肩尤巨,至底稍杀,旁有两耳者居多,肩两侧有对称的蟠螭耳、戟耳或兽头耳,形似牛头,故名。

  41、桃式洗,洗的一种式样。浅体,形如半个桃子,故名。宋代龙泉窑、官窑均有制作,明清时景德镇窑、宜兴窑亦有制作。

  42、双鱼洗,洗的一种式样。板沿口,浅腹,圈足,洗心有凸出的双鱼装饰,故名。宋、元龙泉窑盛烧青釉双鱼洗。

  43、皮囊壶,壶的一种样式。因形如皮革缝制的水囊,故名。是辽代工艺品中极具特色的一个品种,常被作为辽代墓葬断代的重要依据。

  44、苹果尊,清代康熙年间的典型器之一,是一种形如苹果的水盂,有缩颈和无颈 两种,无颈的以釉里红为多,缩颈的以苹果绿和天 蓝釉为常见,底有“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官窑器为多。

  45、盘口壶,东汉至唐代流行的一种陶瓷器。多在肩部附四系。三国时盘口和底部较小,上腹特大,重心在上部。东晋以后,盘口加大,颈增高,腹部修长,外口沿领也加高。

  46、鸡头壶,鸡头壶是一种有时代特点的代表器形。属于汉族民间流行的饮器。壶的一种式样。以壶嘴作成鸡首状,故名,始见于西晋,延续至唐代初期,各代器型略有变化。

  47、宝月瓶,是汉族传统名瓷之一,属于瓷瓶的一种样式,小口、直颈,颈侧双耳,因瓶腹似圆月,故名。明代永乐、宣德景德镇窑常见器物之一,雍正早期烧制,后停烧。乾隆时又有烧制,多为青花。

  48、日月罐,一种流行于清朝康熙至乾隆时期的瓷罐。因其凸形盖和腹两侧所饰半圆形凸雕,形似日月而得名。以康熙的积红,雍正的粉青,和乾隆的冬青釉产品为上,底书年款。

  49、鸡冠壶,辽代特有的陶瓷器型。亦称“马镫壶”、“皮囊壶”。是模仿契丹族皮囊容器的样式而烧制的陶或瓷壶。装水或盛酒的器皿。

  50、鱼篓尊,尊的一种式样。大口,短颈,圆腹,圜底,造型似鱼篓,故名。明代永乐景德镇窑烧制有青花鱼篓尊,清代雍正所仿竹编鱼篓尊,有各种单色釉,造型逼真。

  51、将军罐,是汉族陶瓷艺术的珍品。—种罐式,因宝珠顶盖形似将军盔帽而得名。初见于明代嘉靖、万历朝,至清代顺治时基本定型。清康熙朝最流行。罐身为直口,丰肩,敛腹,平面砂底,附宝珠顶高圆盖。

  52、唾壶,承唾之器。魏晋、南朝时常用的随葬陶瓷器。早期造型较晚期优美,大口、圆球腹、高圈足,形似尊。后逐步演变为盘口、扁圆腹、平底或假圈足。南朝时还配以盖和托盘。

  53、百鹿尊,尊的一种式样。器形与牛头尊相同,大口,口以下渐放,垂腹,圈足,肩两侧有对称的兽头耳,通体绘群鹿,故名,清代乾隆景德镇窑制,品种以彩为主,晚清有仿造。又名"鹿头尊"。

  54、观音尊,尊的一种式样。侈口,长颈,丰肩,腹下渐收,至底外撇,器形似观音手中所持瓶式,故名。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品种有郎窑红、青花、五彩等。

  55、天字罐,是汉族陶瓷艺术的珍。品明青花器。大小均有,大的似酒坛,大口,短颈,肩圆,腹收敛,大底,底部以钴料书写“天”字款。器身绘以山水纹饰。

  56、花浇,浇花用器。流行于明清。明永乐花浇颈长、腹圆,口圆形,常绘以海水、缠枝莲纹。宣德花浇颈较短,腹稍扁,宽带式柄。清雍正花浇口作窄流,颈细且长,肩腹下饰菊瓣纹。

  57、花觚,这一瓷器品种产生于清初,主要盛行于顺治、康熙、乾隆时期。随着瓷器从乾隆后期及嘉庆开始衰退,这一品种已渐消失。我们欣赏不同时期得花觚时,可领略到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

  58、渣斗,又名爹斗、唾壶,是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工艺品,起源于晋代,用于盛装唾吐物。如置于餐桌,专用于盛载肉骨鱼刺等食物渣滓,小型者亦用于盛载茶渣,故也列于茶具之中。

  59、棒槌瓶,又称圆棒槌瓶,主要指康熙年间的式样,盘口,短直颈,圆折肩,圆筒状长腹,圈足,底部多为平切式二层台。大小不一,高者约70厘米,矮者仅有十几厘米。

  60、油锤瓶,器形与锥把瓶或胆式瓶相近,其不同之处为颈部比二者更细长,且上下粗细基本一致。腹部呈圆形。仅流行于清代康熙朝。

  61、橄榄瓶,瓶的一种式样。撇口,短颈,肩、颈部内收,腹部微鼓,足部外撇,口、底大小相若,瓶体似橄榄,故名。宋代河南登封窑创制,清代仍有烧造,造型略有变化,颈部稍长,匀称秀美。

  62、马蹄尊,尊的一种式样。广口,圆唇敛,削肩广腹,平底,器形似马蹄状,故名。清代康熙景德镇窑烧制,仅见釉里红小件器件。

  63、背壶,也叫穿带壶、穿带瓶、背水壶、携壶等。它是典型的泥质制品,其造型的基本特征是:喇叭形口,瘦长鼓腹,腹部有一对环耳。

  64、梨壶,壶身为梨形,弯流曲把,矮圈足。永乐时青花梨壶矮颈,圆腹,弯流,曲把,尖顶盖,圈足稍高。成化时器身较前期略长。

  65、柳叶瓶,是瓶的一种式样。器型为撇口,短颈,丰肩,肩下削瘦至足,足内凹,器身细长,形似柳叶,故又有"美人肩"之称。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康熙豇豆红釉柳叶瓶,是极为珍贵的产品。

  66、藏草瓶,又称甘露瓶,瓶式之—,清朝廷为西藏僧侣烧制的用于插草供佛的特别器皿.故称藏草瓶。雍正时已有烧制,乾隆时期制品为圆唇口,直颈有凸弦纹,丰肩,腹下部渐收,束胫,足部外撇。

  67、转心瓶,是汉族陶瓷艺术的珍品。属于清代创制的一种瓶式。在一个镂孔瓶内,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上绘各种纹样。转“转心瓶”瓶体由内瓶、外瓶、底座分别烧制组成。

  68、出戟尊,尊的造型仿古代青铜器式样,喇叭形口,扁鼓形腹,圈足外撇。颈、腹、足之四面均塑贴条形方棱,俗称“出戟”。通体施月白色釉,釉内气泡密集,釉面有棕眼。

  69、辟邪,一种文房用具。辟邪为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似狮而有翅翼,能驱邪。青釉辟邪造型似狮而有翅翼,背部立有小圆管,可注水。两晋墓葬中出土青釉辟邪较多。

  70、军持,一种盛水器,又名军墀、君迟、群持、捃稚迦、净瓶等,为云游僧人、伊斯兰教徒盛水洗手用具。这种外国器形大约在隋唐时期传入我国,在我国却长盛不衰,从唐代至清代的南方北方窑口均有持续生产。

  71、太白尊,又称太白坛、鸡罩尊。清康熙官窑典型器物之一,因摹仿诗人、酒仙李太白的酒坛,故名。 又因形似圈鸡用的罩,还有"鸡罩尊"之称。

  72、罗卜尊,莱菔即萝卜,故又称“萝卜尊”。清康熙朝独特尊式之一,器呈侈口、细长颈下饰双弦纹、丰肩、长腹下敛、假圈足,足脊窄细若萝卜。

  73、石榴尊,尊的一种式样。唇口外卷,短颈,圆腹,圈足,因其外卷的口部似张开的石榴果,故名。景德清代雍正镇窑始烧,品种有青釉、窑变釉、茶叶末釉等。属于观赏器。

  74、鼓钉洗,笔洗的一种式样。系仿古铜器形制,洗身凸起鼓钉装饰,故名。宋代钧窑、龙泉窑均有烧制。

  75、提梁壶,提梁壶小口球腹,下承三兽足,肩一侧有龙首流,肩部两部连以半月形提梁,略信战国铜盉式烧制。明隆庆提染壶器开明浑圆,显得稳重而古雅。

  76、穿带壶,流行于宋、辽、金、元、明、清各代,白釉、黄釉、白釉绿彩制品比较常见。穿带壶是古陶瓷瓶式,因为壶的两侧有穿带或绳索的环耳沟漕而得名。

   

 

热门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