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夜游宫①·叶下斜阳照水》
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沉沉千里。
桥上酸风射眸子②。
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
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
不恋单衾再三起③。
有谁知,为萧娘④、书一纸。
【作品简介】
《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由周邦彦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首词是即景抒情之作。写接到情人(萧娘)一封信后的沉痛情绪。落叶、斜阳、江水,千里不绝,是立在桥上的词人视角所及。而江水“沉沉千里”,是词人心潮的表征。由“斜阳”而“黄昏”,而“灯火”,揭示出词人长久地伫立于冷风之中,酸泪欲滴。下阕写室内愁怀。古屋寒窗,凄凉森冷但“不恋单衾再三起”的原因,却是“萧娘书一纸”!结尾点出主旨。
【注释】
①夜游宫:调名可能取汉成帝“宵游宫”意。
②酸风射眸子:指冷风刺眼使酸鼻。
③单衾(qīn):薄被。
④萧娘:唐人泛称女子为萧娘,男子为萧郎。
【赏析】
前人评清真词,多认为其词之风格为富艳、典丽,细密多变,但这首词作却写得颇为明快晓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把相思之情叙写得相当动人。
“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沈沈千里”,首二句,词人描述眼中所见之情景,西下的夕阳,余晖透过树叶,把斑驳的阳光洒在水面上;再往前看,江水翻卷着细浪缓缓地迤逦而去。这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为思念之情缠身的词人,恰逢薄暮时分,更觉愁思难耐,悠悠不尽的愁思,亦如眼下流淌不绝的江水。后四句:“桥上酸风射眸子。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原来此时词人是伫立在桥上。词人目光迎着刺眼的秋风,凭栏远眺,疑望着黄昏时分华灯初上的闹市,久久没有离去。词作上片,词人的笔触侧重描绘室外,以粗细结合、浓淡相宜的笔墨勾勒出一幅黄昏夕阳之下,一位为相思所苦者,久久伫立桥头,迎着萧瑟秋风,疑神远眺的情景。第三句中“酸风射眸子”,系借用唐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诗中句子:“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李诗是叙写金铜仙人离汉宫之凄婉情态,词人借用此句,不无借此表露自己思念的悲苦之情。
词作下片,词人的笔触转而叙写室内情景。“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此时已是夜阑人静,词人也已回到屋中,伴随他的是古屋寒窗,他辗转反侧,为思念之情所困扰,无法入眠,井栏上坠落下的梧桐叶声,不时地传入耳际。词人描述眼中幽凄的环境和卧听萧萧落叶,正映衬了自己的孤寂与思慕之苦。后四句:“不恋单衾再三起。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萧娘”,唐人以之为女子泛称,犹男子为“萧郎”。后亦沿用。唐诗人元稹《赠别杨员外巨源》诗:“揄扬陶令缘求酒,结托萧娘只在诗”。这四句是说,夜不成寐,辗转反侧,都是为了思念心上之人。思念至极,不顾天寒,起而挥笔倾泻自己的情感,抒发自己的相思之情。“再三”二字,极言天寒犹不能阻拦自己。 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陈洵《海绡说词》论此词曰:“桥上则‘立多时’,屋内则‘再三起’,果何为乎。‘萧娘书一纸’,惟己独知耳,眼前风物何有哉。”可参考。
【词牌简介】
《夜游宫》,词牌名。《清真集》入“般涉调”。双调五十七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格律】
仄仄平平仄仄(韵),
叶下斜阳照水,
仄中仄、中平平仄(韵)。
卷轻浪、沉沉千里。
中仄平平仄中仄(韵)。
桥上酸风射眸子。
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韵)。
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
仄仄平平仄(韵),
古屋寒窗底,
仄中仄、中平平仄(韵)。
听几片、井桐飞坠。
中仄平平仄中仄(韵)。
不恋单衾再三起。
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韵)。
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
(说明:词牌格律与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
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逗号“,”和句号“。”:表示句;顿号“、”:表示逗。下划线:领格字。『』:例作对偶;〖〗:例作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