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各级公共文化场馆全力保障闭馆期间 数字文化服务品质
根据国家和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统一部署,上海各级各类公共文化场馆自1月24日起采取暂时关闭措施。闭馆期间,各馆、各单位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积极推送线上资源、开展线上活动、提供线上服务,助力疫情防控宣传,丰富了春节元宵期间市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在当前“战疫情”的非常时期,使市民不出家门也能感受到年节的氛围。
据统计,1月24日至2月8日,上海市区两级270家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通过各馆开设的142个网站、218个微信公众号、43个微博公众账号,累计推送服务消息1751条,开展线上服务、活动8380项,总访问量超过5211万次(含转载)。16个区文化旅游主管部门通过各区文旅局微信公众平台、文化云专题平台,累计推送服务消息319条,开展线上服务、活动40项,访问量近95万次。文化上海云微信公众号及线上专题平台,累计推送服务消息333条,开展线上服务、活动58项,访问量近248万次。
丰富在线阅读资源,保障信息检索需求
上海图书馆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端口为读者接入海量数字阅读资源,每日持续更新微阅读、微讲座、线上观览等。上海少儿图书馆针对少儿群体,加强线上值班服务,引导读者使用在线资源;与国家图书馆联合开展“书香盈岁月,新桃换旧符”年俗文化在线展览发布、“风铃草读书会:小小荐书家”书评在线征集活动等。
全景展厅“云看展”,线上文博“活起来”
各博物馆、纪念馆结合市民需求,积极整理推出各自特色网络活动,进一步推进文物“活起来”。上海博物馆推出“上博邀您云看展”专题,整合18个三维展览、25个远程教育、3个网上展览、5个珍品介绍等数字资源,包括“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大展”“灼烁重现:十五世纪中期景德镇瓷器大展”“凯布朗利博物馆藏太平洋艺术珍品展”等;上海科技馆联动长三角科普场馆举办的网上“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有奖竞答”活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利用微信公众号发布三辑“庚子新春看展览”和三辑“庚子新春听讲座”;中国航海博物馆推出网上“鼠年来找‘猫’”;嘉定博物馆开通“网上逛馆”,推出10项数字畅游攻略。
年俗活动重真情,群文创作聚人心
上海市民文化节联合文化上海云、数字文化馆,共同举办“宅家保安康·云上闹元宵”主题系列活动,推出“同舟共济战疫情·情满家园暖人心”的“挑战灯谜·点亮福卡”活动;《战“疫”我们同在》上海群文美术特别展;战“疫”进行时·《上海故事》有故事;以及集结全市战“疫”主题群文创作作品推出《文艺战“疫”》专题展播且不断更新,用文艺作品鼓舞人心。上海市群众艺术馆推出“海上年俗展览”、“古船模艺术展”、“上海市剪纸艺术大赛优秀作品展”云上看展活动,以及60部《海派百工·璀璨非遗》的微电影纪录片,让更多市民宅家抗“疫”的同时,能够足不出户的享受文化大餐。
文化云在春节期间,开启“云上文化春节”模式,制作“阖家围坐,年味十足”主题暖心活动;联合16区分别推出云上特色文旅版块;开启“肺炎疫情动人心,宅家共享文化年”鼠年大吉线上艺术盛宴;还开启了“艺术战‘疫’,共克时艰”线上专区,实时更新各区疫情期间的艺术创作,致敬一线奋战的同志。
市民美育服务再升级,公共教育活动新突破
上海全市美术馆充分发挥各自在展览与公共教育活动、引领美术创作等方面的特色,依托数字美术馆、微信、手机APP等载体,推出在线创作展览、讲座慕课等线上美术馆项目,做到“闭馆不闭展”。上海中国画院、上海油画雕塑院、韩天衡美术馆、虹桥当代艺术馆、崇明美术馆等美术机构组织艺术家拿起画笔,为国家祈福,共计完成新创抗击疫情主题美术作品超过120件。中华艺术宫每天发布“轻阅读”微信,并以语音形式开展线上艺术讲座,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将迎春展移至网上展厅,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整理了近两年的学术出版物,推出“晨读”栏目,邀请专家朗读分享。
下一步,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将继续指导全市各公共文化场馆做好线上文化服务创新、内容更新、技术革新,进一步挖掘各类资源,推动全市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不断提升市民共享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满意度,为普及推广科学防疫知识,丰富市民群众宅家防护生活、缓解焦虑情绪,生动讲述抗疫一线感人故事,聚力打赢疫情防控战提供优质服务和精神文化支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