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闪亮的“移动”展,集结全国青年艺术家们的创作成果
近年来在上海以高校主导举办的全国性当代青年艺术大展“移动”迎来第七回。今天,这个展览以“移动——2022中国青年艺术家第七回上海展“为名,登陆上海久事艺术沙龙,以平面、立体、综合三个板块呈现今天上海、长三角地区以及全国青年艺术家们的创作成果,也开启一次艺术与科技,观点与思想的碰撞与交流。
近代以来,上海逐步成为人才汇聚、文化繁荣之地。上海独有的“海派”文化以其丰富形态和开拓精神享誉华夏内外。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进一步发展,文化艺术更成为城市内涵提升和驱动目标。此次展览旨在推介沪上及全国范围内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青年艺术家,打造具有“国际性、传承性、实践性”的城市文化价值内涵,从而有效促进上海城市的创新驱动力,推进长三角乃至全国文化艺术的发展。
皋翱《他们》系列,布面油画
在此次展览的创办者——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王远看来,“移动”化的城市属性,赋予了上海在不同时期,所呈现出的不同文化印记。“上海一直是开先锋之派,基于对历史的敬重,我们秉承着‘海派’的开拓精神,在举办了六次青年艺术家邀请展的基础上,继续以‘移动’这一特有的主题,来彰显那些在艺术创作活动中具备开拓精神的艺术家们。今日‘移动’的瞬间,或将成为‘海派’未来的历史。我们也试图从高校的角度,以艺术的方式来激活城市与地域的文化内涵。”
蒋吟《后花园-16》,布面丙烯
本次受邀参展的青年艺术家由上海以及全国范围内各大高校知名教授组成的专家团队推荐产生。展览以综合材料、装置、影像、多媒体等艺术形式为主体,推荐新科技新艺术的创作作品,也支持有创新性的国画、油画、雕塑、水彩、漆画等佳作。由此,作品的多样化形式与内容,既能呈现当代中国青年艺术家们的不同表达,同时,也能反映出他(她)们的不同价值诉求。展览包括在华东师范大学博物馆展出的21位专家、学术团队的作品和在上海久事艺术沙龙展出的48位全国范围内各高校师生以及专业艺术家的优秀作品,共计70余件。
张晖、宋存明《龙抬头》,光导纤维、LED数字灯光、控光器
“移动”展目前已经成为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闻名的青年艺术展览品牌。这个展览开创之初,参展者以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校学生和毕业生为主,后扩充到到全国。参展者不仅有全国各地的青年艺术家,也有来自全国各个高校和艺术界的评委专家。 “移动”展通过专家推荐的机制,在历年的展览中发现、挖掘、推广了一批优秀的青年艺术家和他们的出色作品,产生了相当的社会影响力。
何俊钦《永远上海.SHANGHAIFOREVER》,数字综合媒介
“移动”展的成功,与展览的创办者王远密不可分。王远教授秉承“将高校的美术教育品牌最大可能地与社会的文化资源相结合”的理念,不仅通过“移动”展发扬光大了华东师范大学的美术教育品牌,而且借助广泛的社会文化资源为华东师范大学的美术教育品牌注入更为丰富的内涵。
在打造“移动”展这一青年艺术展览时,团队也从策展、组织、布展、评论等各个环节着力培养年轻人才,让艺术界的专家与青年艺术家无缝对接,彼此进行艺术的交流和沟通,为年轻人才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在业内看来,“移动”展推出七年来,展览的主题越来越丰富、风格越来越多样,样式也日益扩展,越来越与上海这座国际化的大都市的城市精神所契合。
庄鸿杰《Building》,雪弗板、喷漆
作者:范昕
分享: